物联网土壤养分监测站
过去依赖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人们才能够了解到土壤中养分的相关数据,这样的模式周期长、成本高;如今通过物联网和智能传感技术,实现土壤养分的实时在线监测,大幅提升精准农业管理水平,推动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物联网土壤养分监测站是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智能传感网络实现土壤养分的实时动态监控。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介绍吧!
简介
MC-ZXYF型(系列)物联网土壤养分监测站,采集器主机采用现代单片机硬件和嵌入式软件语言技术,多参数土壤传感器,经过标准土壤样品标定校准。该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多参数检测单元,可全天候获取土壤关键养分指标。
主要特点及用途
1、可配备避雷针。
2、可在线对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养分、含盐量、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钾、水势、PH等参数进行连续监测。
3、各个传感器采用标准MODBUS通讯协议。
4、数据传输可采用4G、光纤、以太网口等多种式,随时可以将主机中的数据远程发送到服务器,存储为数据库。
5、物联网土壤养分监测站供电方式多样灵活,可根据客户要求配置市电或太阳能蓄电池、风光互补等多种供电模式(适合无电地区常年使用),以保证在断电或阴雨天气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工作。
6、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和计算机远程在线查看、下载数据。软件可以查看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用户可根据土壤水分和电导率、氮磷钾养分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土壤各个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
7、采集器主机内置GPS和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芯片,可以自动定位设备地理位置,并生成GIS地图。
9、采集器主机可内置2G容量TF存储卡,最大支持16G存储容量。在网络通讯信号出现故障或者没有网络覆盖的情况下,可以将采集数据存储在TF卡中,需要时可以随时读取、存储在计算机中。
10、可以配备7寸彩色触摸屏幕,可在屏幕上设置参数、显示数据。
意义
土壤养分监测是现代农业实现精准化管理的核心基础,首先实时掌握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可破解"经验施肥"的粗放模式;其次,持续监测能早期诊断酸化、盐渍化等退化特征;再次,在生态保护层面,精准的养分管理可减少面源污染排放。
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 数据异常/漂移
可能原因:传感器污染、电极老化、校准失效
解决方法:
①定期清洁传感器(软布擦拭,避免化学腐蚀)
②每1-3个月使用标准液校准
③更换老化电极
2. 通信中断(4G/NB-IoT/LoRa)
可能原因:信号弱、SIM卡欠费、模块故障
解决方法:
①检查天线连接,优化安装位置(避免金属遮挡)
②确认流量卡状态,更换备用卡测试
③重启通信模块或更新固件
3. 供电异常(太阳能系统)
可能原因:光伏板积尘、蓄电池老化、线路短路
解决方法:
①清洁太阳能板
②测量电池电压
③检查防水接线盒,修复破损线路
前景
物联网土壤养分监测站突破了传统实验室检测的时空局限,形成覆盖作物全生育期的连续监测能力。特别在精准施肥实践中,系统能自动生成分区管理处方,指导变量施肥装备作业。目前已在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等场景验证了其可靠性,未来将与无人机巡检、卫星遥感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建立天地一体的数字土壤监测网络。
上一页:林业气象环境监测站
下一页:没有了
返回列表